台山市是全省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示范县,也是江门市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县级市。 在台山,名镇名村系列工作早在2011年初便陆续展开。当时的台山市政府相关工作人员曾组织考察团,远赴增城学习。一年半时间过去了,台山市逐渐形成了独具侨乡特色的名镇名村工作思路:围绕“幸福宜居侨乡,世界美丽村落”,结合侨乡历史文化底蕴和传统建筑特色,以打造“一镇四村一廊道”为突破口,着力提升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水平。 获得示范县的殊荣,为台山市的名镇名村工作注入了强心剂。该市政府规划借力示范县建设,从2011年至2015年,打造2个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名镇,在辖区内因地制宜打造83条示范村,在示范村创建基础上打造28个具有特色和较高知名度的名村。 近日,记者走进台山市名镇名村工作试点建设工程“一镇四村一廊道”,即斗山镇名镇,斗山镇墩头村委会五福村、浮月村,端芬镇海阳村委会海口埠、东宁村。踏上这条长16公里的侨乡生态廊道线,记者亲身感受了这独具侨乡特色的名镇与名村风情。 斗山改造骑楼街 公园摆放火车头 斗山镇位于台山市东南部,是著名的新宁铁路创始人、设计者陈宜禧的故乡。 斗山圩是斗山镇的中心,于清咸丰年间(1851年)立圩,初名大兴圩,寓大家兴隆之意。后来,因为圩旁有山如斗,在清宣统三年(1911年)易名为斗山圩。这也是新宁铁路东南干线的终点站。 最初的斗山圩仅有东西两排的百余间商铺。1909年,新宁铁路建成通车后,斗山圩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水路(斗山河)和新宁铁路的交汇,使这里的商业极为发达。华侨们纷纷在此建铺置业,相继建成了太平马路、山旁马路等,骑楼店铺达到500多家。 作为名镇名村工程项目,斗山镇步行街就是要对斗山圩的骑楼街道进行重新修葺和改造,把长约200米的街道连同周边的街区打造为斗山镇观光旅游、购物休闲的新去处。 黄女士的五金店位于太平路。她的店是传统的骑楼。不过,这一个月以来,她的店面早已粉刷一新,扇了石灰,漆了窗户,成为邻里参观骑楼洋楼修缮的示范点。“我在这里经营几个月了。重新修葺后,没有原来那么破旧,的确漂亮了。” 记者在斗山圩太平路上看到,这里搭起竹棚,准备进行大规模的修葺工程。 这里的骑楼区主要以民国的骑楼为主,楼高二、三层。建筑风格特别,既荟萃欧美及东南亚各地风格,又有中国南方特色。临街立面千变万化,充分体现侨乡历史风情。据介绍,这次的修缮将以保留原来骑楼特色为主,对招牌、门窗、墙体色调等进行统一装潢。斗山步行街工程由8月初开工,预计今年底完成。 在步行街附近,名镇名村一期的另外一个工程——斗山公园,也开始施工建设了。据悉,这个公园建成后,将成为当地居民最主要的休闲公园。届时,公园内会摆上一个火车头模型,用以纪念陈宜禧。 斗山圩居委会党支部书记赵积堂说:“原来的公园将变成康乐中心和村民休闲的地方,再加上陈宜禧的火车头在这个公园里,相信,今后能让斗山更兴旺,这里的文化底蕴也能真正挖掘出来。” 廊道串联四村 台山田园的“缩影” 经过斗山圩,自东向西,走上斗海线,便是斗山至端芬海口埠路段。这是连接端芬镇和斗山镇的主要路段。16公里长的双向车道,路的两旁是一大片绿油油的稻谷,汇聚了众多传统村落,田园风光旖旎。 名镇名村的试点建设工程中的“四村”,斗山镇墩头村委会五福村、浮月村,端芬镇海阳村委会海口埠、东宁村就在这一段美丽的乡道上。 墩头村党支部书记陈荣耀告诉记者,自从启动名镇名村工作以来,村里就非常重视。今年春季,村委会在绿化工作上下了大力气,村的周边种满了葵树和榕树。 “四村”中,以墩头村委会的浮月村最为有名。该村矗立着15幢形色各异的洋楼,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幢洋楼由当地旅美华侨在民国时期所建,几乎每一幢都雕刻着楼名,如“中山阁”、“兰芳居”……15幢洋楼坐落在田野间,均为庭院式别墅建筑,融合西式设计,是当年台山华侨建筑的典型代表。 据了解,与浮月村一样,海口埠、东宁村等村列为试点,是因为这些村都极具侨乡特色。海口埠是台山华侨当年飘洋出海的码头遗址,浮月村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五福村是当代典型文明村的代表,东宁村侨乡传统民居风貌保存完好。 当时,台山市考虑将各个试点通过16公里的廊道串联起来,就是为了将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有机融合。该廊道既丰富了广东滨海绿道的内涵,又是侨乡文化的体验廊道,为今后将名镇名村打造为具有台山特色的精品旅游线路打下良好的基础。 车板是台山市骑行爱好者,经常在台山各地骑行。最近,斗海线斗山至端芬海口埠路段是他骑行的新推荐。他认为,今年以来,这条路的确变漂亮了,“整整16公里,都是最原始的乡道。机动车不多,非常适合自行车骑行。而且这里村落众多,极具特色,是了解台山侨乡文化的窗口。今年以来,乡道也加强了绿化和路面的修葺,整个廊道绿树成荫,让骑行的人感觉非常舒适。”他说。 建设名镇名村 发展乡村旅游 对于台山市名镇名村的工作规划,日前,江门市副市长钟军到台山调研时表示了肯定,并希望台山市政府在建设过程中注意“三个结合”,即创建名镇要与本地人文历史、侨乡文化相结合,与自然生态相结合,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相结合。她说,名镇名村的创建不只是为了出名,更是为了提高百姓的生活质量。 据悉,台山市名镇名村试点建设按近远期统筹及紧密结合民生工程的原则来安排建设项目,以宜居建设为主,让农民从中得到实惠。实施项目分为基础性项目和特色营造项目两大类。基础性项目按《广东省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规划编制指引》和江门市相关考核标准的基本工程项目,要求立足实际,保持原有风貌,突出乡土味,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房屋和设施改造,以体现农家“土”风情,不搞大拆大建;另外要求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当地群众意愿,以发挥和调动其参与建设的积极性。而特色营造项目是在达到基本要求后,挖掘地方特色及历史文化内涵,形成亮点。其中,包括斗山圩骑楼步行街和斗山公园项目。 车板是地道的台山人,他希望名镇名村的创建工作,对当地首先要做到保护,才能谈及挖掘和开发。“能吸引游客到此,挖掘当地的侨乡文化,促进旅游业发展当然是好事。但这些华侨建筑比较老旧,我更希望有关部门能做好修葺保护工作。”(江门日报记者/陈素敏)
审编:陈麟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