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市召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传达贯彻上级会议精神,全面总结今年工作情况,研究部署明年人才工作。市委书记李惠文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彭大荣主持会议。副市长赵智健,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各镇(街)党(工)委书记、市第二批市管拔尖人才参加会议。


李惠文指出,要深化思想认识,增强行动自觉。
充分认识人才战略的重要意义。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省委、江门市委的决策部署,采取积极措施,进一步抓紧、抓实、抓细人才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清醒看到当前面临的严峻挑战。深刻认识到我市人才工作还面临着政策普及程度不高、领军人物相对较少、整体环境有待改善等问题,要以战略的眼光、创新的思维破解人才工作瓶颈,积极主动做好人才工作。积极抢抓湾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战略机遇,依托广海湾经济区开发建设的巨大潜力和美好愿景顺势而为,吸引人才、感召人才、集聚人才,加快推进人才工作创新发展,为全市的加快发展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
李惠文要求,找准人才需求,提升工作实效。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海纳百川“引人才”。坚持全面对接新时代人才发展需求,精准施策,采取更加务实管用的“硬招”,进一步提升全市人才引进的质量与效果。在扶持“双创”人才方面,提高人才生活、住房补助标准,扩大人才奖补范围,着力打造集资金支持、科研经费、职称评定、生活保障于一体的“政策包”;在引育技能人才方面,对接江门“高技能人才引育计划”,支持市内大中型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评价,自主设置评价标准和实施考评,建立岗位技能与待遇相衔接的激励机制;在精准招引人才方面,参照江门“伯乐计划”,加大与业内知名机构、人才中介组织、高等科研院所、各类行业协会的沟通合作,建立本地精准招才、发现人才的“伯乐”和“智库”。同时,畅通引进渠道,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建设动态管理的人才、项目需求库,通过“企业需求入库、高校对向输出”模式,做好“项目+人才”的靶向对接服务。
创新思路、多措并举, 全心全意“育人才”。人才既要靠引进,更要靠培养。建设“职教之城”,依托新宁学院以及培英、敬修、厨艺、技工4所中职,建好旅游服务业、现代制造业、国际厨点师三大人才培养基地。培育行业能手,鼓励市内企业、单位的在职人员积极参加各类专业培训或技能培训。深入开展“粤菜师傅”工程,争取明年底完成培训2200人次、带动1320户扶贫对象就业。打造精英梯队,定期举办企业家专题研修、论坛、沙龙,为广大企业家搭建学习交流平台;组织开展优秀企业家评比表彰,发挥行业内的示范引领作用。发掘乡村人才,探索构建城市人才下沉机制,推动医院、学校、企业、社会团体专业人员、技术骨干送技下乡。鼓励乡贤回乡创业、参与管理、行医办学。充分发挥农技站、农民专业合作社作用,积极开展生产技能培训,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完善载体、筑巢引凤,优化环境“聚人才”。培养、引进人才很重要,留住、用好人才更关键。一方面,优化人才服务软环境,坚持以提供高效便捷服务为导向,进一步完善“一站式”服务机制,逐步实现“一点登录、全程跟踪”的人才管理信息互联互通。探索建立“人才管家”服务,打通人才政策落地和人才服务“最后一公里”。全面放开高校及职业院校毕业生、留学归国人员凭毕业证书、身份证和相关资料直接办理入户,鼓励各镇(街)及符合条件的用人单位设立人才集体户,方便新引进人才入户。抓紧制定人才安居保障机制,扎实推进人才公寓建设,为重点引进人才提供住房保障和生活补贴。同时,做好“放管服”,持续向用人主体放权,保障和发挥用人单位在人才选聘、职称评审、科研经费、成果转化、绩效工资等方面的自主权。另方面,完善创业创新硬平台,加紧与省内外研究机构的沟通对接,积极招引博士(博士后),推动已建成的工作站加快投入运作,并积极向上申报国家级工作站。同时,注重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在现有富华重工、迪生力汽配等创新平台基础上,推动汽车配件、智能制造、医药健康、新型材料、清洁能源等领域的骨干企业设立研究机构和研发中心,逐步形成高层次人才集聚效应。
李惠文强调,加强组织协调,凝聚广泛合力。
要强化组织领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认真落实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责任制。组织部门要牵头抓总,重点抓好全局性问题调研、跨部门工作协调。要将各类高层次人才纳入党校教育培训范围,定期举办高层次人才国情研修班。其他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统筹推进全市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市领导要全面落实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加强对优秀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要加大投入保障。落实财政资金,统筹好各种人才经费,提升人才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和合理性。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对重点人才项目和扶持对象重点倾斜,发挥政策资金的叠加效应。同时,完善专门人才工作机构运行机制,加强人才工作队伍建设,全面落实好专职工作人员和工作经费。

会上,彭大荣通报了2018 年全市人才工作情况,并宣读《关于批准关志广等20 名同志为台山市第二批市管拔尖人才的决定》。
据介绍,我市近年来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坚持人才优先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引进的政策和文件,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全市共有博士7人,硕士515人,副高以上职称的1082人。建立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间,入选广东省“扬帆计划”竞争性扶持县级重点人才项目1个、创新创业团队项目1个。建成广东省博士科研工作站1间、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6个。建成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96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家。(文/图:陈素敏、谢灼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