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上午,我市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会议。会上,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马品高传达了江门市第十四次创文指挥部会议精神,市文明局总结了我市近段时间的创文工作情况,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李惠文对下一阶段的创文工作作了具体要求和部署。
据市文明局暗访了解,自今年6月24日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暨“美丽乡村”示范县动员大会以来,我市积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广泛开展慈善志愿活动,着力推进各项民心工程,文明创建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市目前还存在公益宣传力度不足、广告管理不够规范、乡镇环境较为脏差、城区交通秩序混乱、市民素质亟需提高等问题,离全国文明城市还有不小差距。
对此,李惠文强调要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城市品味,提高生活水平、助力台山发展。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他强调了三方面工作意见:
突出整治,着力提升市容市貌
一、整顿城区广告发布
目前主城区户外广告管理不严、乱挂乱排的现象非常严重,而且部分广告内容低俗、粗鄙,对城市面貌影响很大。必须迅速清理违法广告,限期完成城区所有电线杆的广告清除,并规范临街广告、商店广告管理。同时,按照不低于30%的比例要求,提高公益广告覆盖面,重点提升舜德路、陈宜禧路等城市主干道以及商业区、高速口的公益广告发布量,扩大镇(街)、村(居)公益广告覆盖范围,年底前至少打造一条核心价值观主题宣传示范街。
二、整治提升综合环境
要通过重点突破和机制构建“两手抓”,进一步优化全市综合环境。
重点突破方面,要按照“全面覆盖、限期整治、标本兼治”原则,认真做好乡镇农贸市场的整顿达标以及规范管理,加强新市场的布局规划,确保网点设置科学合理。同时,有关部门近期还要加快完成城区石材市场的整顿和搬迁,迅速解决市民多次投诉的噪声和废气污染问题。
机制构建方面,必须转变思路,探索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的长效模式,提升工作的实效性。
一方面,落实“政府买单、企业负责、社区监管”的环境卫生责任制,引入专业机构、环卫企业对城区进行全方位、智能化保洁,并以社区为单位进行网格化服务、精细化管理,确保环卫工作延向最基层、进到内街巷。
另方面,充分发挥“台山微市长”、12345热线、“随手拍”等平台作用,让市民可以通过手机曝光日常生活中的种种不文明现象,从而加强对“文明死角”的整治。教育部门也要在校园内组织开展文明宣传活动,让文明培养从孩子抓起、从家庭带起。
此外,还要创新城市综合治理,构建“大城管”机制,在明确部门权责关系、镇街管理范围的基础上,从城管、公安、环保、食药监等职能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成联合队伍,加大对违规摆卖、乱扔垃圾、偷排污水、胡乱张贴等现象的查处力度,切实提升城市综合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加强交通秩序管理
围绕“疏、停、管”三大抓手,全方位考虑、系统化推动。
“疏”即疏导,聘请专业机构为我市专门制定交通疏导方案,近期要先完成主城区交通整治,中、长期要做好全域交通优化。
“停”即停车,一方面要严管占道经营行为,加快清理“僵尸车”,确保既有停车位又能实现有效利用;另方面要科学划线、适当增设停车位,逐步缓解停车难问题。
“管”即管理,对城区的红绿灯、道路走向、指示标线、公交站等进行合理安排,相关部门在此基础上更要严格执法、科学管理。
四、美化亮化城区景观
第一,推动旧城活化提质。按照“修旧如旧、彰显特色”的原则来“复活”骑楼、洋楼等台山旧建筑,抓好旧城区临街立面改造、地台统一标高、破损道路维修、线网入管入壳等美化工程,着力凸显台山独有的历史文化特色。
第二,抓好一口两岸升级。对台城高速口,要通过拓宽主道、铺设沥青、见缝插绿等方式做好景观提升,擦亮城市门户;对台城河两岸,要做好石护栏杆对接、休闲长廊打造、灯光组团布局等亮化工程,打造城市活力纽带。
第三,完善文化休闲设施。华侨文化广场、华侨文化博览馆、新档案馆要在明年3月底前开工;抓好石花北、高佬山、金星湖、东区河滨四大城区公园建设,为广大市民提供休闲活动场所;年内还要建成冲蒌红岭市级森林公园以及台城、大江、水步、海侨4个镇级森林公园。
教养并重,提高公民文明素质
一是打造“友善台山”。深入推进道德讲堂、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旅游、文明网络等活动,从衣食住行着手,引导广大群众养成文明行为和习惯。
二是打造“大爱台山”。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发动社区街坊、党员义工和社会人士参与其中。
三是打造“诚信台山”。加快建立诚信“红黑榜”制度,尽快制定行业企业的上榜、发布标准,并组织新闻媒体定期发布,让群众及时了解哪些是诚信企业“红榜”,哪些是失信企业“黑榜”。
狠抓落实,全面完成创文任务
各镇街和部门要主动担当、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确保完成创文各项目标任务。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创文“一把手”工程,主要领导要蹲点挂帅、协调解决事关全局的“老大难”问题。
强化督查考评。责任单位要认真对照测评体系,扎实做好创建工作,切实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工作目标落实。
坚持城乡共建。坚持推行“1+N”文明共建机制,以文明创建为核心,统筹兼顾,城乡联动,推动创建工作向乡镇延伸、往村居拓展。